111更新时间:
近期,国新办举行多场“新征程上的奋斗者”中外记者见面会。不难发现,年轻的面孔频频亮相发布台,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他们来自不同领域,怀揣着同样炽热的理想,在新征程上,以自己的方式讲述着新时代的奋斗故事。
“担重任、挑大梁”,如今青年力量不容小觑,在科技创新、乡村振兴、非遗传承等多个领域,他们的表现都格外亮眼。年初,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,“90后”王兴兴创办的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产品让中国智造绽放光彩;杨昌芹,同样是一位90后,作为非遗传承人,用传统竹编手艺“编织”多款时尚单品,还带着赤水竹编产品走出大山,在进博会等大型展会上展销亮相;“95后”新农人华梦丽选择扎根农村,她表示,“希望可以和越来越多年轻人一起在乡村扎根、在乡村开花,在乡村这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成为希望。”
这些青年人,只是新征程上众多青年奋斗者的缩影。数据显示,中国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行业中,青年占比超过50%。比如科技创新领域,一组数字可见青年人才发挥的关键作用,《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》数据显示,复兴号高铁设计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8岁,北斗卫星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6岁,中国天眼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,长三甲系列火箭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。除此之外,在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,还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、无人机飞手等新兴职业,他们同样以脚踏实地的稳劲、勇于创新的闯劲,为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注入“年轻力”,成为驱动中国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。
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郑理曾说,“实验室的灯亮着,中国芯就有光”。这既彰显了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担当,也道出当代青年坚定的理想信念:厚植家国情怀,勇担历史使命,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。从实验室到生产线,从理论突破到成果转化,当代青年正以“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”的精神,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。
当然,青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,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方面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苦恼,需要社会及时伸出援手。全社会要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、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,提供更多机遇、支持与保障,帮助他们更好地成就自我、成就事业,真正实现“立大志、明大德、成大才、担大任”的人生追求。
晶采观察,下期见!
编审:伍刚
统筹:王薇 赵净 刘娜
记者:王晶
拍摄:沈杰辉
剪辑:陈怡君(实习)
视觉:李自然
动画:王综鹤
来源:央广网 【编辑:梁异】